联系电话:+86 18102206864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意识的增强,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。其中,纺织品的防霉性能是保障产品品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本文将深入解析纺织品中常见的曲霉和根霉的生长条件、水分活度的影响,以及如何通过FZ/T 62013标准进行原料抗菌处理、染整工艺设计、收纳干燥处理,并介绍常用的抑菌圈法与抗菌助剂技术。
1. 曲霉和根霉简介
纺织品中的霉菌主要有两种:曲霉(Aspergillus)和根霉(Rhizopus)。它们在潮湿环境中生长迅速,能产生多种代谢产物,包括次级代谢物和酶类,这些物质对纺织品有潜在的破坏作用。
2. 生长条件
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。在纺织品中,如果纤维或织物本身含有水分,或者周围环境湿润,就为霉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。此外,霉菌还依赖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,因此低氧环境也会影响霉菌的生长。
3. 水分活度的影响
水分活度是指水分子在溶液中的活性程度,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。当纺织品的水分活度较高时,霉菌的生长速度会加快,导致纺织品发霉。因此,控制纺织品的水分活度是防止霉菌生长的关键。
4. FZ/T 62013标准概述
FZ/T 62013是中国纺织行业标准,涉及纺织品的抗菌整理、染色、后整理等环节。该标准规定了抗菌整理的原理、方法和技术要求,以确保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。
5. 原料抗菌处理
为了减少纺织品中的霉菌生长,可以在原料阶段就进行抗菌处理。这可以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实现,如季铵盐、有机酸等。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纤维结合,形成一层保护膜,阻止霉菌与纤维接触。
6. 染整工艺设计
在染整过程中,应采用适当的染色和印花工艺,以降低纺织品表面的水分活度。例如,选择低水分活度的染料和助剂,避免使用容易吸水的颜料。同时,应控制染色和印花的温度和时间,以减少纤维表面的水分含量。
7. 收纳干燥处理
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和存储期间都应保持干燥。在成品包装前,应进行彻底的烘干处理,以进一步降低纺织品的水分活度。此外,应定期检查纺织品的湿度,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。
8. 抑菌圈法与抗菌助剂技术
抑菌圈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方法。通过将样品暴露在含细菌的培养基中,观察是否有抑菌圈形成,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效果。抗菌助剂技术则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。这些助剂可以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,也可以是合成的化合物。
结论
纺织品的防霉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、生产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。通过遵循FZ/T 62013标准,结合原料抗菌处理、染整工艺设计、收纳干燥处理以及抑菌圈法与抗菌助剂技术,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防霉性能,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。
微信公众号
关注我们获取更多防霉抗菌案例